二、2319点开始牛市第三大浪反转,当8月中旬完成日线级别第五浪之后的回踩,通常要到略高于起点或者黄金分割0.618附近也是几百点。
到2009年又进一步上升为80.3亿吨,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率8.06%。这种传统增长方式的代价极高,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代价。
此外,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员达到4亿人,全国合计有12.3亿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险,而在2003年全国约有10亿人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险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美国与中国GDP总量的相对差距由2006年的4.9倍缩小至2009年的2.9倍。按不变价格计算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0.2%,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值的115.5%。中国综合国力再上台阶,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,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。这意味着中国巨大的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位,不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。
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48.4%提高到2009年的72.3%。根据对《十一五纲要》确定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的评估表明,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,大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,其中有11个指标提前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,但仍有5个关键性指标进展相对滞后,看来2010年可能难以实现。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上涨4.8%,比上个月下降1.6个百分点。
腾讯财经第一时间连线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,他认为CPI上涨是由气候原因造成的突发性逆转。如果在增长速度回落,甚至有可能出现跌破8%。对于PPI的下降,他称,如果剔除大宗商品价格因素,PPI有较大成分是由于工业增长的利润下降。PPI下降表明经济增长回落比较明显,甚至年内有可能出现GDP破8%的风险。
金岩石认为GDP存在年内跌破8%的风险,所以尽管CPI上涨超过预期,货币政策的基调也很难发生调整。他称,本年经济增速冲高回落,通货膨胀也出现冲高回落,又出现单月反弹。
本月的CPI上涨,结构较为重要,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。如果工业增长用来参考,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如果接近12%,就说明经济增长的回落还是很明显的。这并不是说中国政策会由美国决定,而是说同为经济大国在政策调整上都会谨慎为上。根据今天发布的数据,本月食品价格上涨6.8%,消费品价格上涨3.6%。
CPI的涨幅和PPI的跌幅都超过了预期,两个超预期之间平衡,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定作为主基调,不会贸然改变,也就是不可能迅速的加息。他认为本次CPI数据上涨幅度超过预期。从分类数据看,CPI数据受水灾的影响占主导,食品价格上涨在CPI中占比超过1/3,所以这是一个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突发性逆转。尽管CPI上涨超过预期,货币政策的基调也很难发生调整,宏观政策不会发生转向,不会迅速加息。
8月11日消息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,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3.3%,涨幅创下年内新高。另外,参考国际形势,金岩石称,在经济复苏的敏感阶段,各国对于收紧政策都是非常谨慎的态度,美国的政策基调也是稳定,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会参考美国作调整
他认为,下一步食品价格的走势应成为政策调整的一个关键指标,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。景学成表示,7月份CPI创年内新高有其必然性,各种天灾人祸频发,游资炒作已非常严重,各种价格走高不足为奇。
腾讯财经第一时间连线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,对今日公布的经济数据进行解读。对于CPI创新高的影响,国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周炳林向腾讯财经表示,如果CPI持续走高的话,宏观政策可能需要一些调整,在利率方面,政府可能要重新考虑加息的时间表。周炳林指出,7月份CPI走高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,截止到8月第一周,食品价格还呈现上升的态势,目前的食品价格已经接近春节期间的水平。8月11日,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发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3.3%,涨幅创下年内新高。他指出,今后几个月CPI的走势可能不会如专家所说前高后低,而是可能继续走高,并建议,管理通胀预期应该成为政府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,不能掉以轻心,而应保持谨慎的心态对于CPI创新高的影响,国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周炳林向腾讯财经表示,如果CPI持续走高的话,宏观政策可能需要一些调整,在利率方面,政府可能要重新考虑加息的时间表。
周炳林指出,7月份CPI走高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,截止到8月第一周,食品价格还呈现上升的态势,目前的食品价格已经接近春节期间的水平。腾讯财经第一时间连线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,对今日公布的经济数据进行解读。
他指出,今后几个月CPI的走势可能不会如专家所说前高后低,而是可能继续走高,并建议,管理通胀预期应该成为政府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,不能掉以轻心,而应保持谨慎的心态。8月11日,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发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3.3%,涨幅创下年内新高。
他认为,下一步食品价格的走势应成为政策调整的一个关键指标,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。景学成表示,7月份CPI创年内新高有其必然性,各种天灾人祸频发,游资炒作已非常严重,各种价格走高不足为奇
腾讯财经第一时间连线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,他认为CPI上涨3.3%是比较高位,但是在意料之中。PPI下降反应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,为了稳定GDP,货币政策还是要继续适度宽松。为了稳定GDP,大体方向不变。数据显示,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3.3%,涨幅创下年内新高,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.8%。
他认为主要是食品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了CPI上涨,并且也存在有翘尾因素。同时,曹凤岐认为PPI下降反应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,在这种情况下,货币政策还是要继续适度宽松。
调控手段上还可以使用,央行票据,回笼货币,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方式解决,但是加息要慎重使用。虽然7月份比较高,今后会逐月回落,高不是十分可怕,总体的目标控制在3%左右还是有希望的。
涉及到夏粮的问题,这种上涨是必然影响。8月11日上午,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。
经济放缓,CPI增长又属于月度、季度的上涨。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上涨4.8%,比上个月下降1.6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市场消费不活跃,但这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,也牵涉到地方财政问题、土地问题,要充分分析市场的复杂性。但CPI上涨已经反映出我们资产价格上,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。
腾讯财经讯 8月11日,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发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3.3%,涨幅创下年内新高。其次是因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,我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回落,比如铜价等,这也对PPI产生向下的拉力。
1-7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.0%,比上半年回落0.6个百分点。对此,腾讯财经第一时间连线了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,他表示,7月CPI涨幅是在预期之内,这一数据无论对于决策层还是学者来说,都在预期范围之内。
张军分析认为,PPI的回落有两大原因:一是因为对房地产等市场的宏观调控,对大宗原材料需求减少,造成价格回落,对PPI有向下的拉力。他认为,尽管CPI创年内新高,但这并不代表宏观经济发生根本变化,7月份CPI增幅较大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,食品价格的上涨与上半年的自然灾害有关,不能认为是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。